- A+
《细胞》
凋亡细胞碎片局部激活生发中心可染体巨噬细胞
澳大利亚加文医学研究所Tri Giang Phan等研究人员合作发现,凋亡细胞的碎片局部激活生发中心(GC)的可染体巨噬细胞。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细胞》。
研究人员表示,抗体反应期间淋巴滤泡内形成的生发中心是大量细胞死亡的场所。可染体巨噬细胞(TBM)的任务是清除凋亡细胞,以防止细胞内自我抗原造成的二次坏死和自身免疫性激活。
研究人员通过多种冗余和互补的方法表明,TBM来自淋巴结驻留、CD169谱系、CSF1R阻断剂抗性的前体,该前体被预置在滤泡中。非迁移性的TBM通过细胞质过程来追逐和捕捉迁移的死细胞碎片。使用一种“懒惰”的搜索策略,滤泡巨噬细胞因附近凋亡细胞的存在而被激活,在没有GC的情况下,可以成熟为TBM。单细胞转录组学确定了免疫淋巴结中的一个TBM细胞群,它上调了参与凋亡细胞清除的基因。因此,早期GC中的凋亡B细胞触发了滤泡巨噬细胞的激活和成熟,成为经典的TBM,以清除凋亡碎片,防止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3.02.004
《国家科学院院刊》
科学家在无外部驱动的带电胶体中实现巴西坚果效应
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的René van Roij和波兰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的Jeffrey C. Everts等合作,在无外部驱动的带电胶体中实现了巴西坚果效应。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沉降现象在许多科学领域普遍存在,如地质学、天体物理学和软物质学。有时,沉降导致不寻常的现象,如巴西坚果效应,即在震动后,较重(颗粒)粒子停留在较轻的粒子上方。
该研究团队通过实验表明,在不需要外部驱动的情况下,巴西坚果效应可以在由长程排斥带电粒子组成的二元胶体系统中通过布朗运动和静电驱动实现。研究人员还发现,在这种系统中,重粒子的质量-电荷比需要小于轻粒子的质量-电荷比,而且在高总体密度下,系统可能被困在一个长寿命的亚稳态中,从而阻止平衡的巴西坚果效应出现。这些研究结果为强相互作用系统(如部分玻璃和晶体结构)的物理学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此外,研究人员的理论与实验数据定量一致,并预测当粒子参与多种离子的电荷调节时,多组分带电胶体沉降密度分布的形状会发生显著变化。因此,研究人员假设沉降实验可以帮助了解离子吸附过程的类型,从而确定粒子电荷和相应平衡常数的可能值。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73/pnas.2213044120
《自然-方法学》
下皮层区域神经活动中尺度体积光场成像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Alipasha Vaziri团队近期研究开发了18Hz下皮层区域神经活动的中尺度体积光场(MesoLF)成像解决方案。相关研究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方法学》。
介观的各种实现为哺乳动物大脑中跨多毫米视野的钙成像提供了光学通路,然而,由于对散射脑组织成像的方法通常基于顺序采集,因此在这种视野内以近乎同时的体积方式捕获神经元群体的活动仍然具有挑战性。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模块化的MesoLF成像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允许体积为4×0.2mm,位于350μm深度,每秒18个体积,有效体素速率约为每秒40兆。
利用这一光学设计和计算方法,研究人员通过工作站级计算资源在小鼠的多个皮层区域记录了约1万个神经元。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92-023-01789-z
- 联系微信
-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
- 金奇异小说网
- 扫一扫免费看小说
-